全本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人在大明,无法无天 > 第724章 鼓励商贸可以!却要杜绝垄断!!

第724章 鼓励商贸可以!却要杜绝垄断!!(2 / 2)

杨况微微一笑,指腹抚过图上松江府的位置:“《大学》言‘生财有大道’,下官愚见,不妨在各大商埠设‘券引司’。商人凭代金券兑换‘货引’,按引文指定的时间、路线运货,途中关卡一律免税。”

值班房里霎时一静。炭火“噼啪”炸响的声响里,陈寒看见郑主事的瞳孔微微放大——老派儒生提出的方案,竟比户部算盘珠子拨拉的还要活络。

“杨大人高见。”陈寒突然击掌,炭笔在砚台上敲出清越的声响,“不过‘货引’的防伪纹得用物理院新研制的琉球海砂,遇水显色那种。”

杨况竟从书袋里摸出块靛青硬卡:“可是这种”卡片浸入茶盏的刹那,水面浮起细密的“洪武通宝”暗纹,惊得年轻书办打翻了砚台。

“你……”郑主事喉结滚动,“杨大人何时……”

“上月陪太子殿下视察物理院时偷师的。”杨况将湿漉漉的卡片往案上一拍,儒雅面容难得露出狡黠,“孔圣人尚言‘三人行必有我师’,下官学些新式防伪术,不算离经叛道吧”

众人哄笑间,窗外忽然传来车轮碾过青石的声响。五城兵马司押送的囚车里,徐家少东家正扒着栏杆嘶吼:“代金券是与民争利!你们这是要绝了商贾的生路!”

陈寒推开窗户,春风裹着街市的喧嚣扑面而来。对过粮铺前,几个商人正围着户部新贴的告示指指点点,其中穿杭绸的胖子突然拍腿大笑:“妙啊!用券抵税,老子库里的陈茶终于能出手了!”

“不止如此。”杨况不知何时站在了窗边,他指向更远处正在卸货的漕船,“下官在松江任职时发现,商贾囤货多因运输不畅。若以代金券为引,鼓励商户合股组建‘联货运队’……”他突然从袖中掏出本《漕运志》,书页间夹着密密麻麻的批注。

郑主事突然夺过炭笔,在墙上画了条歪扭的曲线:“老朽在户部四十年,深知商税之难收。若按杨大人所言,何不将‘货引’分作三等上等引走漕运,中等引走官道,下等引走民间小道——按引征税,岂不比按货征税更明白”

“郑大人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!”王郎中激动得胡子直翘,他忽然解下腰间算盘往地上一摔,“老夫明日就上书,请设‘券课司’专管此事!”

檀木珠子蹦跳着滚到门边,被刚进门的朱高炽弯腰拾起。这位胖乎乎的皇孙捧着算盘珠子,眼睛亮得惊人:“姑父!工程学院的学生们算出来了——若按杨大人的法子,光是松江府每年就能省下三十万两运输损耗!”

他身后跟着的朱允熥突然展开卷轴,竟是幅《联货水陆图》,上面标注着各色代金券的流通路线。最精妙处在于,每条路线旁都标着阿拉伯数字写的运费成本。

“殿下连新数都用上了”杨况挑眉。

朱允熥得意地扬起下巴:“昨儿刚跟巾帼工坊的女工学来的!”

炭盆里的火焰渐渐化作灰烬,值班房里的讨论却愈发热烈。陈寒望着墙上越贴越多的草图,忽然想起朱元璋那句粗鄙却通透的比喻——“治大国如炖杂烩,什么料都得搅和匀了。”

窗外暮鼓响起时,方案已经堆了半尺高。最上面那页是郑主事用颤抖的手写下的《券引三等例》,老派馆阁体旁边竟整齐标注着阿拉伯数字的税则。

“诸公今日所议,当载入《食货志》。”杨况突然对着众人长揖到地,儒衫袖口沾了炭灰也不管不顾,“《周易》云‘穷则变,变则通’,古人诚不我欺。”

众人还礼时,街对面传来“巾帼工坊”收工的钟声。

女工们说笑着走过长街,有个梳双髻的姑娘突然扬了扬手里的代金券:“姐妹们!掌柜的说这券能预支半年工钱买新纺机——”

她的声音飘进窗棂,与更夫的梆子声应和着,惊飞了檐角铜铃下的麻雀。那些鸟儿扑棱棱掠过金陵城的万家灯火,羽翼下是无数被代金券串联起来的生机,像一张越织越密的网,正悄然改变着这个古老帝国的脉络。

暮鼓声在金陵城上空回荡,户部值房内的烛火却愈发明亮。

陈寒指尖轻叩案几上那摞代金券流通账册,忽然将其中一页推至众人面前——松江府徐氏布庄的进料单上,赫然用朱笔圈出三处翻倍的采购量。

“诸位且看,徐家这半月购入的辽东紫貂绒,抵得上过去三年总和。”陈寒蘸着茶汤在桌面画了个圆,“代金券流通如活水,可若让一家独吞了水源……”茶渍在松江府位置洇开深痕。

礼部侍郎杨况猛地拍案:“去年北直隶粮市就是被晋商——”

“正是此理。”陈寒截住话头,从袖中抖出卷《巾帼工坊出货录》。朱幼薇娟秀的批注旁,密密麻麻标注着三十余家小织坊的代金券交易记录。

“徐家少东家为何狗急跳墙”他指尖点在其中五处朱批,“这些作坊用代金券合购六锭纺车后,出货价比徐记低两成。”

值房外忽然传来织机声。

众人转头望去,月光下十几个玄武湖女工正推着改良纺车经过,车头齿轮反射着冷光。朱高炽若有所思:“前日松江码头报来,有布商联合压价收购代金券……”

“所以下官提议。”陈寒突然提高声量,惊飞檐下宿鸟,“凡持券超万两者,需在券引司登记货品去向。”

他抓起算盘噼啪作响,“比如徐家囤积的十万匹松江布,按市价折成代金券收购后,可分与北疆卫所、光禄寺采买及受灾州县,既平抑物价,又防奸商居奇。”

郑主事道:“陈大人说得轻巧,那些豪绅——”

“豪绅”朱幼薇的声音从廊下传来。她怀抱的檀木匣“咔嗒”弹开,露出半截刻着波纹的铜尺,“物理院新制的验券尺,明日就发往各府税课司。”

尺身掠过烛火时,隐约显出“巾帼”二字暗纹,“谁家囤券超额,尺上便会显出朱砂记。”

值房内落针可闻。陈寒忽然将茶壶倾倒在杨况的《货殖流通图》上,茶水顺着运河纹路蜿蜒。“诸公请看,若把代金券比作漕运,我们要的是千帆竞发。”他蘸水在松江府位置画了个叉,“而非让几艘楼船堵住闸口。”

王郎中突然起身,官帽差点碰翻烛台:“下官这就去拟《限购条例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