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人在大明,无法无天 > 第724章 鼓励商贸可以!却要杜绝垄断!!

第724章 鼓励商贸可以!却要杜绝垄断!!(1 / 2)

第724章鼓励商贸可以!却要杜绝垄断!!

陈寒没有扶他。炭笔在指间转了个圈,笔杆上“物理院监制”的小字在火光中若隐若现。

他望向窗外川流不息的车马,忽然轻声道:“郑大人可知道,昨日工部报上来的最新数据”

不等回答,他自顾自说道:“自代金券流通以来,各地新建的造纸坊有三十七座,改良农具作坊六十八家,新开织机房一百零五处……”

顿了顿,“这些,可都是要缴税的。”

王郎中突然扑到窗前。

远处码头上,一群脚夫正喊着号子搬运新到的琉球海砂——那是物理院用来升级代金券防伪的原料。

老郎中的目光顺着漕船望向更远处,那里有更多满载货物的船只正驶向金陵。

“下官终于明白了……”他喃喃道,“陈大人您要的不是铜钱,是让钱活起来啊!”

年轻书办突然跳起来,抓起毛笔在墙上画了道歪歪扭扭的曲线。

那是他偷偷跟工坊女工学来的“增长图”,虽然画得丑陋,却清晰显示出代金券流通后的税收走势——一条昂扬向上的弧线,像极了农户手中新犁的轮廓。

郑主事终于摇摇晃晃地站起来。

他官帽不知何时歪了,露出里面已经泛黄的中衣领子。老人颤抖的手摸向案头的《洪武正韵》,却在触及书脊时突然缩回——那书上“壹贰叁”的记载,此刻看来竟如此迂腐可笑。

“陈大人……”他深吸一口气,忽然解下腰间的牙牌双手奉上,“下官这把老骨头,但凭差遣。”鎏金的“户部清吏司”字样在火光中闪烁,倒映在他浑浊的泪光里,“您说要怎么改,下官……下官绝无二话!”

陈寒终于笑了。

他接过牙牌,却只是轻轻放回案头。“郑大人,您真正该交出来的不是这个。”他从袖中取出一本崭新的《代金券流通细则》,扉页上朱批的“试行”二字鲜艳如血,“下个月开始,劳烦您亲自去松江督办新式账册——用阿拉伯数字。”

值班房的门突然被撞开。李贞风风火火闯进来,狼牙棒上还挂着半截麻绳:“大人!徐家少东家绑了松江知府,说要告御状!说咱们的代金券害得他们布庄没了生意!”

众人还来不及惊呼,却见陈寒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一张靛青色的硬卡。

卡片在炭火映照下流转出奇异的虹彩,背面“物理院监制”的钢印清晰可见。

“告诉徐家,”他将卡片往案上一拍,震得茶盏跳了跳,“他们囤积的十万匹‘过时布’,朝廷可以用代金券按市价收购。”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,“正好北疆卫所缺冬衣。”

郑主事突然大笑出声,笑得胡须乱颤,笑得泪流满面。他抓起那本被茶水浸湿的《洪武账册》扔进炭盆,火焰“腾”地蹿起老高。

“烧得好!”王郎中拍案叫绝,顺手把自己的旧账本也扔了进去,“让那些发霉的旧账见鬼去吧!”

火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。年轻书办突然哼起小调,竟是街头孩童传唱的《代金券谣》:“一张券,两个钱,娘子买机好纺……”

窗外,暮色中的金陵城华灯初上。无数满载货物的车马仍在川流不息,车轮碾过青石的声响汇成洪流,仿佛整个帝国跳动的脉搏。

炭盆里的火焰渐渐低下去,郑主事脸上的泪痕却还亮晶晶地映着火光。他忽然抓起案头那本《代金券流通细则》,枯瘦的手指在扉页朱批上摩挲,像是摸着救命稻草。

“陈大人,下官倒有个想法。”他声音还有些发颤,却已经挺直了腰板,“松江府那些布商,最怕的就是货砸在手里。若是能在代金券背面加印一行小字,注明‘此券可折抵三成商税’……”

值班房里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。年轻书办的毛笔“啪嗒”掉在砚台上,溅起的墨汁在《洪武账册》残页上晕开,像朵绽开的。

“妙啊!”王郎中拍案而起,官帽上的翅子直颤,“那些囤货居奇的奸商,最愁的就是年底缴税时现银不足。若能用代金券抵税,还怕他们不抢着出货”

陈寒指尖的炭笔在砚台上轻轻一磕。他望向窗外川流不息的车马,忽然想起朱幼薇昨夜说的话——她当时正用银剪裁开一匹暗纹缎,发间的木簪沾着辽东紫貂绒的细屑。

“夫君可知道”她剪尖挑起缎面金线,“徐家那些积压的旧布,其实就差个由头出手。”

炭笔在纸上划出几道弧线,渐渐连成漕船的轮廓。陈寒突然开口:“再加一条——用代金券采购北疆战备物资的商户,可享税赋减免。”

“这……”郑主事捻着胡须沉吟,“会不会太便宜那些奸商”

“郑大人多虑了。”角落里突然传来清朗的声音。众人回头,只见礼部侍郎杨况捧着茶盏站在门边,青竹似的指节叩着盏盖,“下官在翰林院时翻过《盐铁论》,桑弘羊当年推行均输法,也是先给甜头再收网。”

他踱步进来时,官袍下摆露出半截磨白的书袋——那是他每日必带的《贞观政要》手抄本。陈寒记得这位杨大人是正统儒家出身,当年还弹劾过物理院“离经叛道”。

杨况将茶盏往案上一搁,袖中抖出卷泛黄的绢布:“下官昨夜重读《周礼泉府》,倒是悟出个法子。”绢布展开,竟是张手绘的《货殖流通图》,各州府间以朱砂线勾连,节点处标着“市舶司”“常平仓”等字样。

“好一个‘以券通天下’!”王郎中凑过来,老眼几乎贴到绢布上,“杨大人这图,倒与陈大人的代金券不谋而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