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4章 乞丐皇帝11(2 / 2)

【虽然一路上风餐露宿,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,但是亲自用脚丈量土地是朱元璋难得的体验,外出流浪乞讨的三年,是朱元璋最刻骨铭心的三年。】

【他在这三年间走遍了淮西地区的各个城池,领略了淮西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,极大的开阔了朱元璋的眼界和见识。】

【这三年,是元末动荡的三年,不堪受辱的百姓举起反旗,农民起义在元朝各地不断涌现。】

【这个时候广泛流传着一个“明王出世”的说法,反动势力中历经几朝的白莲教,也同样在百姓中进行着反元的宣传。】

【朱元璋流浪三年后,再次回到了皇觉寺中,重新做起了念经诵佛的和尚。】

【农民起义的规模越来越大,朱元璋再次回到皇觉寺的三年后,元朝终于走到了终途。】

【韩山童和刘福通二人头戴红巾,在颍州举起反旗,因为那个流传甚广的传言,起义军的领头人韩山童被推举为明王。】

【有了领头人,各地纷纷揭竿而起,徐寿辉在蕲州起义,李二、赵均则是在徐州起兵,一时间元朝各地战火纷燃,各地的农民起义推动着元朝走向死亡的深渊。】

【第二年正月,定远县的一位地主豪绅郭子兴看时机已经成熟,靠着自己的万贯家财,同样举起了反旗。】

【郭子兴很有钱,所以起义事宜进行的很顺利,不仅有数万百姓响应郭子兴,就连当地的反动势力白莲会也将郭子兴奉为首领。】

【郭子兴有钱有粮有人,很快便攻下了濠州,并将此地作为自己的根据地。】

【战火频发,皇觉寺中的粮食也不多了,朱元璋当了和尚也没能吃饱饭,便琢磨其他能够填饱肚子的法子。】

【正巧朱元璋的一位儿时玩伴汤和正在郭子兴的手下效力,汤和想起了朱元璋这个朋友,便写信让朱元璋也来郭子兴麾下效力。】

【原本朱元璋还没有想好到底要不要去投奔郭子兴,自己寄身的皇觉寺就被蒙古士兵给烧毁了。】

【朱元璋再次面临着无家可归的窘境。】

【朱元璋想了想,咬咬牙决定拼了,二十五岁的他踏上了投奔郭子兴的道路。】

【说起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过程,还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。】

【朱元璋是个和尚,还是个没什么钱的底层和尚,吃的穿的都很差。】

【他到达郭子兴驻扎的濠州城的时候,风尘仆仆、形容狼狈,那个时候的濠州城也并不是很太平,驻扎的濠州城的几路兵马之间来回拉扯、相互防备,守城的士兵们见到朱元璋,以为他是奸细,朱元璋不管怎么解释,城卫都不信,把朱元璋抓起来就要砍了。】

【说来也巧,正好郭子兴身边有一个亲信看到了此事,便将这件事告诉了郭子兴。】

【按理来说,就算是有人来投奔郭子兴,郭子兴也不一定每个人都亲自见一见,只是这一次,朱元璋不知道哪里引起了郭子兴的兴趣,郭子兴竟然命人将朱元璋给救了下来。】

【朱元璋被带到了郭子兴的面前,郭子兴见朱元璋仪表不凡、相貌奇伟,很感兴趣的跟朱元璋聊了会儿天。】

【这一聊,郭子兴就发现面前的这个小子谈吐不凡,见识广博,是个可塑之才,将人留在身边做了个亲兵。】

【朱元璋当时还是比较实诚的,给郭子兴做亲兵那就一心一意的效命,很快,朱元璋便从一个小兵升职成了九夫长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