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5章 李白重病(1 / 2)

“金陵夜寂凉风发,独上高楼望吴越。

白云映水摇空城,白露垂珠滴秋月。

月下沉吟久不归,古来相接眼中稀。

解道澄江净如练,令人长忆谢玄晖。”

李白自嘲一番后,举起酒壶对着天上的皓月敬了一杯道。

诗句中,满是李白对人世浑浊,知音难遇的苦涩感慨。

“多去走走,去看看,伤春悲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。”

陆远饮了一口酒,看着李白提点道。

其实这几年下来,对于李白,陆远可以说已经看透了,加上对于历史的了解,李白是什么样的人,陆远能说他比李白还了解李白了。

并且陆远也多次扮演帝王,虽然每次多数时候是以武力镇压四方,但识人之术,也还是有那么一点的。

不说其他的,就李白这狂傲性子,那就不是一个能当官的人。

且不说这性子不性子的,就是他的才华,他的抱负。

那也显得是那般的空大,说不好听一点,那就是眼高手低。

这样的人,若是直接为官的话。

或许他心中是想着治理百姓,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,可实际上却又没那般本事。

毕竟诗才不代表治世之才。

治理百姓也不是写文章,写文章只要有那一二灵感,就能让文章跃然纸上。

可治国的话,有那一二灵感,可能就会让百姓忙碌不休,甚至让国体受损也不是不可能。

比如王安石,他在这方面就比较有发言权。

这还是建立在王安石变法,尚有可取之道上,才发生的情况。

不然的话,方孝孺,黄子澄他们了解一下。

嗯,如此一想,貌似那唐玄宗还是有点东西的,把李白安排在写诗的位置上,也算是人尽其用了。

只不过因为唐玄宗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,加之李白杜甫的文章流传于世,展现出了他们文章上的才华,却又没有一展抱负的机遇。

所以才会让后人觉得,这唐玄宗不会用人罢了。

其实真要说起来,唐玄宗是给了李白足够面子的,也给了他足够机遇。

当时李白入朝之际,那唐玄宗可是当大才相迎的。

看上去只是给安排了一个写诗的活,但那也是天子近臣,是能和天子说上话的。

若是李白真有什么用得上的治世之方,何至于几年下来,还是个写诗的?

“嗯..........”

李白应了一声,没有多说什么。

一顿吐槽之后。

翌日,李白是该与友同游就与友同游,该参加诗会就参加诗会。

依旧是那般的豪爽,那般的慷慨,以及狂傲。

就........颇有一种昨日之忧不可留之感。

对此,陆远也没多说什么,玩呗,李白不玩哪有那么多诗词啊!

他陆远又不会和积分过不去。

............

陆远和李白两人这次在金陵停留了五个月之久,从725的秋末,一直待到了726年的春开。

李太白的名号,在这五个月中,也算是在天下文人圈子中有了一定知名度。

就是吧,李白手上的钱,已经快花没了,不过对此,李白是没有一丝忧虑的。

春开之际。

陆远和李白二人便要启程再次东行。

渡船之外,有着不少前来相送的人。

有的是送游子,有的是送船夫。

人群之中有着一对年轻男女,竟在这光天化日之下紧紧相拥。

嗯,这情形,即便是在开放的大唐,也是颇为令人震惊的,不免让人驻足相看。